新闻作者:胡纪元 摄影记者:王趁香 责任编辑:杨勇
7月1日,欧美视频
2023级测绘工程实习生在耿迅、杨力、王晋、李思遠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无人机航拍与绘制控制点并给同学们讲解了控制点布设原则,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测区内,构成一定的几何强度,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优先选择固定、平整、清晰易识别、无阴影、无遮挡的区域,如道路标识线、房屋顶角等。如果无明显地标,可人工设置地标,如喷油漆或撒白灰。控制点应与周围地物明显区分,色彩对比鲜明,避免选择高反光、透明或绝对平坦的物体。控制点标志物尺寸应大于70cm,形状如“L”形或“十”形,且不易出现方向性错误。避免选择高程急剧变化的斜坡、圆山顶、有明显高差的房角等作为控制点。如果选择地物作为特征点,应选择较大的地物,并提供现场照片说明位置。布设密度,根据测区地形和精度要求确定控制点密度。地形起伏较大或地貌复杂的区域,需增加控制点数量(10%~20%)。一般情况下,控制点的布设密度可参考相关规范,如1:1000比例尺的航向基线数为9-13条,旁向航线数为4-5条。

下午,耿迅等老师给同学们进行了metashape软件操作培训,包括基础操作、核心功能和实际应用技巧。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无人机航拍数据处理,学习如何使用无人机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包括飞行规划、拍摄技巧等。通过实际案例,掌握从无人机影像到3D模型、正射影像和DEM的完整处理流程。应用Metashape进行小场景的三维重建,如建筑细节、文物等。地形测绘与地理信息获取,利用Metashape生成高精度的地形模型,提取地理信息。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数据对齐失败检查影像数据的质量和覆盖率,确保相邻照片有足够的重叠区域。调整空三参数,如增加关键点数量或改变预选模式。模型精度不足,增加控制点数量,优化控制点分布。提高点云密度和网格细节级别。软件运行缓慢或崩溃,确保计算机硬件配置满足软件要求,如独立显卡、足够内存。减少同时处理的数据量,分批处理大项目。

通过以上培训内容,用户可以全面掌握Metashape软件的使用方法,从基础操作到高级功能,再到实际应用,逐步提升三维建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7月2日,欧美视频
2023级测绘工程实习生在耿迅、杨力、王晋、李思遠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对无人机测量结果处理通过操作软件,并检查初步处理的数据。将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和RTK数据导入Metashape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删除模糊、曝光过度或重复的照片。利用Metashape生成高精度的地形模型,提取地理信息。
当天,欧美视频
委员、欧美视频
党委书记乔家君和欧美视频
副院长邱永宽专程来到实习基地,亲切看望慰问正在进行数据处理实习的师生们。两位领导详细了解了实习进展、生活保障等情况,对同学们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吃苦耐劳精神表示赞赏,并勉励大家珍惜宝贵的野外实习机会,严谨认真、学有所获,圆满完成后续实习任务。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掌握了无人机测量的完整流程,包括飞行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熟悉了无人机测量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使用Metashape等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了高质量的地形图、三维模型等成果。

7月3日,欧美视频
2023级测绘工程实习生在耿迅、杨力、张建辰、王晋、李思遠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对无人机测量结果处理和无人机倾斜测量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无人机摄影测量基础,了解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学习倾斜摄影测量的原理、优势及与其他摄影测量方式的对比。数据处理与建模,掌握空三加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以及倾斜摄影测量实景三维模型制作的流程和方法。内业数据处理,影像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检查、筛选和预处理,去除模糊、曝光过度等不合格影像。空中三角测量,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空三加密,优化相机位置和姿态,提高模型精度。三维建模与成果输出,生成点云、三维模型、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成果,并进行质量检查和优化。注意事项,外业数据采集飞行前检查,检查无人机的动力系统、电池电量、通信设备、相机等是否正常,确保飞行安全。重叠度设置,根据测区地形和地物特点,合理设置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建筑密集区域可设置为75%-85%,建筑稀少区域可设置为60%-70%。像控点布设,像控点应选择在易于识别、固定且便于量测的地方,如地物交点、拐角点等,并在航摄飞行前进行试飞检查。应急处理,信号丢失,若无人机与地面站失联,可尝试旋转电台天线,让其与无人机形成直线,躲避障碍物。若无法恢复连接,可根据无人机电压判断航线结束时机,遥控其返航。
实习期间,欧美视频
委员潘少奇和教师韩志刚来到实习基地,深入探望正在紧张学习的师生。潘少奇细致询问了培训进展和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对大家在复杂技术学习中展现的专注与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韩志刚结合自身专业经验,与学生们就倾斜摄影测量的技术细节进行了交流。两位老师勉励学生们要珍惜这次系统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不仅要掌握操作技能,更要深入理解原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月4日,欧美视频
2023级测绘工程实习生在耿迅、杨力、张建辰、王晋、李思遠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无人机测量报告撰写、对无人机测量中的DOM和RTK测量制图培训。DOM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DOM制作原理,了解DOM的生成过程,包括空中三角测量、数字表面模型(DSM)提取、影像正射校正等。相关软件应用,学习使用Metashape软件进行DOM生成。外业数据采集,航摄准备,检查无人机设备,规划飞行航线,设置航高、重叠度等参数。影像获取,按照规划航线飞行,获取高质量影像数据,确保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像控点测量,在测区布设像控点,使用全站仪或RTK测量其坐标,用于提高DOM精度。内业数据处理,影像预处理,检查影像质量,剔除不合格影像,进行影像格式转换。空中三角测量,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空三加密,优化相机位置和姿态。DSM提取与DOM生成,基于空三结果生成DSM,利用DSM对影像进行正射校正,拼接生成DOM。通过以上培训内容和注意事项的学习与实践,可以有效提高无人机测量中DOM制作和RTK测量制图的质量和效率。

7月5日,欧美视频
2023级测绘工程实习生在耿迅、杨力、王晋、李思遠等老师的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登封遥感卫星检校场。在阳光明媚的一天,老师们带领着同学们参观了登封遥感卫星检校场。这里不仅是卫星数据校准的前沿阵地,更是测绘技术与航天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当踏入这片广阔的检校场时,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场地,整齐排列着各种精密的仪器和地标。这些地标或大或小,形状各异,它们是卫星数据校准的重要参照物。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是在诉说着科研人员为了确保卫星数据精准可靠而付出的辛勤努力。
站在检校场的中央,望着这些精密的仪器和整齐排列的地标,心中充满了敬意。想象着无数科研人员在这里日夜奋战,他们不畏严寒酷暑,精心维护着这些设备。他们为了确保卫星数据的精准可靠,反复进行着各种复杂的测试和校准工作。每一次的校准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一次突破。
遥感卫星检校场是航天科技与测绘技术结合的桥梁。在这里,卫星从太空传回的数据经过校准后,能够为地理测绘、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众多领域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这些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观结束后,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科研人员的敬意离开了登封遥感卫星检校场。这次参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也明白了每一个精准数据背后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
2025年6月26日至7月6日,欧美视频
组织学生前往登封开展了为期11天的测绘野外实习。本次实习由实习队队长杨力等8位教师带队,欧美视频
2023级共26名本科生参与此次实习。推动了“文理结合、理工结合、校地结合”特色培养模式发展。


在实习期间,每晚的集中讨论成为实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学生们在白天完成RTK测量、四等水准测量以及无人机测量的实践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当天的测量操作、数据采集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与整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将零散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结构化的汇报材料,系统总结测量流程、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成果分析。
现场采用轮流发言和互动提问的形式,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优化测量方案、提高测量精度以及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种交流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还显著提升了他们在短时间内归纳总结、清晰表达以及深入反思的能力。教师们针对学生提出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延伸讲解,引导大家从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分析不同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以及如何结合地形地貌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