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视频

综合新闻

“黄土黄沙黄河行,绿水青山中国梦”——第十六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陕西段:7月29日-7月31日)

发布时间:2025-08-04
浏览次数:0
来源: 欧美视频

新闻作者:马建梅 龚攀洁 责任编辑:罗则民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重要的环节。跨区域地理学联合实习,是地理学拔尖人才培养与野外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模式。2025年第十六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于2025年7月28日至8月11日在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围绕黄河“几字弯”地区进行,总行程约3500公里。本次实习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51所高校的177名师生参加。在“STEP”育人理念指引下,为全面推进“36X学科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欧美视频 委派杨运鹏老师带领2023级地理科学(明德计划)龚攀洁、马建梅两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实习。


实习路线图


7月29日:(开幕式—专题学术讲座—蓝田猿人遗址—白鹿塬河流阶地)

Part-1:开幕式

上午8:30,本次联合实习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田家炳会堂拉开序幕。教育部高校地理科学类教指委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校领导、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指委副主任、承办单位负责人代表、全国大学生地理学野外联合实践教学高校联盟负责人先后致欢迎辞;内蒙古师范大学欧美视频 院长长安教授介绍了联合野外实习安排。随后全体师生在图书馆前合影,定格这份为地理实践奔赴的热忱。



Part-2:专题学术讲座

上午10:00,在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院长焦磊的主持下,三位教授分享了精彩的报告。南京大学鹿化煜教授以《黄土堆积、黄土高原与环境变迁》为题,剖析黄土与高原环境的奇妙关联;陕西师范大学董治宝教授以《黄河几字弯沙漠与沙地》为题,探寻黄河沿岸沙域奥秘;西北大学宋进喜教授以《黄河流域水-生-人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题,洞察流域可持续发展密码。三位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不仅深度解析了黄土堆积、沙漠演化、人地关系等重要地理问题,也为随后的实习提供了理论指引。





Part-3:阶地镌刻生命印记,黄土书写文明史诗

下午2:00,实习队首先前往陕西西安蓝田县公王岭的蓝田猿人遗址进行考察。遗址位于秦岭北麓、灞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南缘,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在遗址所处的五级阶地上广泛分布的黄土-古土壤沉积为研究该地人类-环境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载体。根据西北大学张玉柱老师和华南师范大学郑祥民教授的介绍,实习队员了解到了“蓝田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发现的过程,并根据环境演变证据认识到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演替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后,实习队伍驱车53公里来到白鹿塬河流阶地剖面进行考察。根据西北大学徐新文教授的讲解:由于秦岭和骊山抬升幅度不同,河流不断溯源下切。同时,骊山掀斜隆升导致河道发生系统性南迁,这不仅造就了横岭塬相较于白鹿塬更为破碎的地表形态,更通过左岸阶地序列的构造剥蚀塑造出非对称型河谷地貌。通过徐老师的讲解,师生不仅理解了白鹿塬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演化机制,也认识到了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深刻关联。

河流阶地黄土层中出现的河流沉积物(卵石):


徐新文老师讲解白鹿塬成因:


7月30日:(泾渭分明观景台—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Part-1: 泾渭分明——自然法则的辩证统一

上午9:00,实习队一行来到泾渭分明观景台。“泾渭分明”奇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这里是泾河与渭河的交汇处,由于两条河流在流速、泥沙含量及水体密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交汇处在一年中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交汇状态,并形成了一道清晰的分界线。陕西师范大学李双双老师围绕“泾渭分明”这一现象展开深入讲解,并详细阐释了这一特殊地理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引导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探究并从多角度展开思考。



Part-2:中国黄土——从这里走向世界

下午2:00,实习队伍抵达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通过陕西师范大学王斌老师的讲解,师生们了解到洛川黄土剖面厚度达百米以上,如同一部“天然地质史书”,清晰记录了过去约250万年以来的黄土堆积过程和古气候变迁历史。经过地理学者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洛川黄土已经成为全球黄土序列中研究最深入、最系统的剖面之一。研究结果为阐述黄土形成、青藏高原隆升及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关键依据。




7月31日:(延安新城—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泥湾)

Part-1:黄土高原上的崛起传奇—延安新城

上午8:30,实习队抵达延安新城。首先,陕西师范大学李双双老师提出“看、测、问、记、思、表”六步野外工作法,引导学生系统观察城市空间演变。通过对比老城区“三山夹两河”的受限格局与新城“跨山组团”模式,同学们认识到延安在突破地形约束、协调人地关系方面的创新。随后,陕西师范大学宋永永老师介绍新城“一心、两轴、五区、六廊道”的空间布局,这引发了同学们对新城发展建设的思考。


Part-2:革命圣地的精神印记—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上午10:00,实习队怀着崇敬之情来到中国革命圣地——杨家岭革命旧址。这里不仅是1938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机关的驻地,更是党的七大召开地,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简朴的陈设、珍贵的文物,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此运筹帷幄、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Part-3:垦荒岁月里的精神丰碑—南泥湾

下午2:00,团队抵达延安南泥湾,黄土高原南缘的千亩稻田绵延如毯、稻浪翻涌。八路军三五九旅战士凭“一把镢头一支枪”的奋斗,将“烂泥滩”开垦为“陕北好江南”,铸就了南泥湾精神的地理丰碑。在陕西师范大学王宁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从地理视角重新审视了南泥湾自然地理格局变化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内在联系。通过参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泥湾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联合实习陕西段行程部署周密有序,实习内容丰富多元且紧扣主题,让参与师生在实践中收获颇丰、满载而归,为下一阶段实习的顺利推进筑牢了坚实基础。